诗魔白居易:尽人事,知天命,人生赢家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但是在面对一些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命运时,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并且顺其自然。正如诗魔白居易所言,“尽人事,知天命”,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但同时也要明白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所能左右,要接受它并取其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文:麟稀

有温度 有力度 有角度

就等你来关注

诗魔白居易:尽人事,知天命,人生赢家

你好,我是麟稀

换个角度,来读书

公元846年,大唐东都洛阳。

一位75岁老人永远闭上了眼。

举国哀悼,连皇帝也伤心“文章已满行人泪,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就是白居易。

01

公元772年正月,河南新郑的白家再添人丁,一个男婴在鞭炮余韵里诞生。

白家是官宦世家,也是书香门第,对白居易寄予厚望,“君子居易以俟命”,父母希望他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番苦心,直到很多年之后,白居易才明白。

白居易天分高,半岁就认字,5岁能作诗,9岁熟声韵,16岁写出千古名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凭借一首诗,名动京城。

聪明又刻苦,说的就是白居易,他读书用功到口舌生疮、手肘长茧,因为太辛苦,小小年纪满头白发。

明明已经赢在起跑线上,还要用才华为前程添砖加瓦。

凭借聪颖过人和二百分努力,白居易二十七岁参加科考,就以第四名的好成绩名列榜首。

“五十少进士”,白居易能二十多岁就进士及第,简直成了传奇。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少年得志,一片锦绣前程已在面前徐徐展开,功名富贵垂手可得,不出意外,他会步入仕途,成为大唐臣子的一员。

可他不仅想当能臣,还想成为一个诗人,一个能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肩而立的伟大诗人。

16岁时,凭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崭露头角。

32岁,再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用辛辣的笔触讽刺时政,关注边缘人群,大大拓宽诗歌体裁。

35岁,一曲《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感天动地荡气回肠,把长篇叙事诗推向巅峰。

50岁,又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开启闲适诗创作高潮,引来无数人效仿。

到了晚年,创作激情丝毫不减,并把诗文分门别类,编成诗集,便于流传。

生前,白居易坐拥千万粉丝,他的诗老婆婆爱看,连皇帝也着迷,“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

身后,白居易更是备受追捧,他的诗普通人感动,连日本天皇也当成宝贝,时常翻阅。

甚至有死忠粉,把三十多首诗一笔一划全刺身上!

大唐诗坛群星闪耀,可影响力能比肩白居易的寥若晨星,“缀玉连珠六十年”,有谁会一辈子作一件事,孜孜不倦做到极致呢?

02

公元806年,年仅36岁的白居易被授予左拾遗之职,成了皇帝身边的近臣,专给皇帝劝谏。

白居易满心欢喜,是时候大展拳脚了,他要解决黎民疾苦,他要革除权贵陋习,他要让皇帝看清真相。

他把笔作为武器,写人写事绘声绘色。

他写卖炭翁: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尺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个被生活逼到墙角,又惨遭欺凌的贫苦老头栩栩如生。

他写折臂翁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受魂孤骨不收。

又一个为战乱所苦,不得不自断手臂的受害者跃然纸上。

他写贫家女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一个被贫穷折磨,婚事被家境耽误的底层女子惟妙惟肖。

白居易写完贫苦人民,笔锋一转,指向权贵,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他讽刺权贵巧取豪夺,“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他嘲讽权贵宴饮无度,“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他奚落权贵挥金如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他还讥笑权贵退而不休,“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宫门”

此时的白居易颇为自负,一鼓作气写了一百多首讽喻诗,以为一支笔可以改天换地,根本不在意权贵们咬牙切齿。

公元808年冬到809年春,旱灾频发,民不堪命,皇帝心生怜悯,免除今年租税,可惜一片好心,事与愿违。

白居易得知真相后,提笔就是一首《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多秀多黄死。

……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讲何如?

……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里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税都交完了,免税诏书才到,这就是君王的恩惠!皇帝你看看!

皇帝皱了皱眉,不久,一纸文书,他不再是左拾遗,而是左赞善大夫,每天上班喝茶,下班喝酒,忙了看书,闲了睡觉。

步入仕途的白居易遭遇第一记重锤,而这仅仅是开始。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各藩王藐视皇帝,尤其是李师道,不满朝廷平叛,派人暗杀大唐宰相,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满朝文武,没一个人发声,只有白居易不甘受辱,站了出来

“严惩凶手,为宰相报仇”

结果,又一纸诏书,他连左参赞大夫也不是,贬出京城,到九百公里外的江州做刺史,紧接着再贬为江州司马。

江州是流放区,民生凋敝,和帝都长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一年,白居易43岁,正值年富力强,锦绣前程却跌入谷底。

一年后,他在浔阳江头遇到琵琶女,听着琵琶嘈嘈切切,如大珠小珠洒落玉盘,不禁潸然泪下,写下千古流传的《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才华出众,年少成名的我,怎会沦落至此?到底是哪里错了?

雄心万丈的人难免失意,失落后会重新审视自己,走出这个坎,迎来新的天,白居易犹如凤凰涅槃,不再出言不逊,不再把一腔热血付诸笔端,而是化为行动。

他依然关心民生疾苦,只是不再讽刺权贵,不再向皇帝絮叨。

白居易调为忠州刺史后,看交通不便,就带人民修路,看荒山遍布,就带群众植树造林,他离开时“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一片绿意盎然。

后又调为杭州刺史,看吃水困难,就疏浚水井,清除堵塞,看钱塘江泛滥,就增修湖水堤,千亩良田旱涝保收,人民纪念他,就叫“白公堤”。

从杭州调到苏州,见阊门到虎丘河道淤塞,就发动大家,清淤排涝,又在两岸栽柳种竹,泛滥之地竟成了景点。

甚至到73岁,白居易看洛阳龙门滩暗礁丛生,寒冬腊月要赤足下水推渡筏,他于心不忍,自掏腰包,开凿石滩。

年少时,总想改变一切,经历一番坎坷,才明白,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被贬江州是道分水岭,之前的白居易是愣头青,要逆天换命,之后愈加成熟,尽人事以听天命。

苏州任满,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回京途中,他决定绕道去趟符离。

03

熟悉的小巷,熟悉的青石板路,却没有那个人,门锁锈迹斑驳,显然这宅院荒废已久。

那个花一样的女孩终究错过了。

11岁的白居易在符离认识一个女孩,比他小四岁,叫湘灵,小姑娘天真活泼,和白居易十分投缘。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女孩成了大姑娘,出落的亭亭玉立,白居易也浸染出一身书卷气,两人自然而然心生爱慕。

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即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溜出来,白居易老妈很快发现异样,坚决棒打鸳鸯。

在白母看来,白家是官宦世家,湘灵出身平民,门不当户不对,自己的儿子是要封侯拜相,哪能和一介平民纠缠?

白居易以为母亲横加阻拦,是怕误了功名,坏了前程,他想考中进士就有转机,此后更加废寝忘食,苦读经书。

皇天不负苦心人,27岁的白居易金榜题名,可还没能洞房花烛,母亲依然拒绝。

白居易不死心,或许当官有地位后,母亲会动摇想法,32岁那年,他当上校书郎,已是功成名就,再次求娶湘灵,又被母亲拒绝。

白居易流连青楼作为抗争,白母干脆亮出杀手锏,以死相逼,无奈之下,37岁的白居易还是成婚了,同一名官家小姐。

造化弄人,3年后,白母过世,他和湘灵之间再没有障碍,可一切来的太迟,再也回不去了。

白居易的婚姻不算坏,夫人贤惠,生活闲适,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他还是会想起湘灵。

看到鞋子,想她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看到镜子,想她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睡不着时,还想她

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连坐着,都想她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直到60多岁,还会想起她。

逝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愁鬓,次日两成斑。

超越门第和阶层的爱情有,但无一例外,都被阻拦在婚姻这堵高墙外,连大才子也万般无奈。

叹人间美中不足,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可生活就是这样,少了默契,少了心动,还得过下去。

04

到了晚年,白居易官至二品,位极人臣,他不愿掺和朝廷争斗,开始享受生活,听听小曲,喝喝酒,写写诗,乐的清闲自在。

很多人说他堕落了,这话我不认同。

此时的大唐帝国积重难返,个人努力在时代洪流前微不足道,兼济天下还不如独善其身,何况白居易已到暮年。

公元846年,白居易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驾鹤西去。

这世界他爱过、怨过、奋斗过、失望过,漫长的一生小有坎坷,最终落个好结局,被后人称为人生赢家,很多人羡慕他运气好。

其实命运并没有格外优待,只不是懂得尽人事以听天命,心态乐天而已。

麟稀:90后老少女,读经典,也看热点,有理性,也有抒情。

更多精彩(点击蓝字)

麟稀读诗词:李清照:最牛的女词人,900年后依然是女神

麟稀读诗词:一代“诗鬼”李贺,只活27岁,却惊艳世人千年

麟稀读红楼:听说,红楼梦你死活读不下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