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卓越统治才能和卓越成就的帝王,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军事征伐,使汉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汉武帝实至名归,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他的伟大功绩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CCTV曾经播出《汉武大帝》,片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剧中是很少见的。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刘启给16岁的儿子刘彻举办了成年礼,为了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他必须这么办。很快刘启驾崩,刘彻登基,成为汉帝国的第七位皇帝。完全属于他的时代开始了,他开创性的使用了年号。之前的皇帝,哪怕秦始皇、汉高祖也只是从继位启继年数,并没有年号一说。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叫建元,元在汉语中的重要含义是开端。
16岁的刘彻有着异于常人的成熟,他在三岁时就经历了七国之乱。父亲景帝即位之初,试图削弱诸侯王势力,下诏削夺吴、楚、赵的王国的封地,结果吴王联合六国发起一场叛乱,景帝用了三个月平定叛乱,加强了手中的权力。汉帝国还未走远的这段较量,时刻提醒着帝国的这位新任接班人,帝国要在自己的治理下前进发展,那就要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力,是真正的权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皇帝的称谓。
刘彻登基时的汉帝国,虽然内有诸侯之忧,外有匈奴之患,但确实算得上一个阳光灿烂的安稳之世。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轻徭薄赋的苦心经营,中国呈现出几个世纪未见的祥和富裕。
贤良诏
刘彻登基后不久,就命令各级官员举荐贤良,诏书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在深山隐匿的儒士纷纷走出山林。他亲自起草”贤良文学“诏,描述了治国的理想蓝图。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原文: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罔不率俾。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歟伟歟。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堯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覩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简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译:在尧、舜的年代,设立禁令,庶民不犯。天下苍生,无不服从于王。周成王、周康王年代,因为没有人犯罪,刑罚废弃不用。就连禽兽,都服从王教。四面八方的异族,都朝拜王。没有倒霉的扫帚星,没有可怕的日食、月食,没有地震。瑞祥的麒麟、凤凰,出没于郊外。黄河中出现上帝著作的图。洛河中出现上帝著作的书。那是怎样清明的政治,才得以感应上天至此!
我继承祖宗传下的位子,小心谨慎。我怎样才能彰显我祖宗的德?怎样才能达到尧、舜那样的至治?我的能力有限。贤良,应当知道王道的内容。对此,你们一一作出对答,形成书面报告。我要亲自看。
“天人三策”,“罢黜百家”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失去钳制的刘彻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施拳脚。然而窦太后的化身似乎如影随形——刘彻的叔叔淮南王刘安,不仅和窦太后一样推崇黄老之学,同时,他实力强大、野心昭昭。这使得刘彻意识到:分封国的权力必须终结,国家的思想意志必须重构。
儒家学者董仲舒,在此时听到了他的召唤。在给汉武帝刘彻的策论中,董仲舒提出“更化”:清除秦朝弊制,实行改革;提出“大一统”,继续推行“强干弱枝,消除诸侯”的政策,实现国家领土和权力的完整。这样的建议直击刘彻的内心。就这样,君臣之间数次问答,被后世统称为“天人三策”。“大一统”三字,更被董仲舒炼为古今共通的道理:统一将不再单纯是政治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同,是社会思想的统一。
”天人三策“简述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推明孔子,抑黜百家。
3.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彻接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他随即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人才遴选标准,设立察举制度,同时兴建官办学校,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选拔官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士人文治政府。读书人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儒家迎来了自诞生以来最飞扬的时刻,后世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文官体制也由此肇始。
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
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
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
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就这样,”推恩令“诞生了!
“推恩令”的内容很简短:“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就是改变以往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规矩,下令诸侯王的封地其子嗣共同继承,除长子继承王爵外,其余子嗣皆封列侯,自建侯国。
推恩令图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五年后,淮南王刘安因谋反之罪被清除,淮南国被废,改为九江郡。这意味着自汉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的分封国,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复存在。
征伐四方
在推崇儒术的决策后,公元前133年,刘彻再次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决定征伐匈奴,解决变患。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
经过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远征和会战,最终匈奴远遁漠北,河西走廊及河套平原从此纳入汉帝国的版图,刘彻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公元前111年,刘彻灭南越国,在其境内设置九郡。不久后,刘彻又将闽越纳入统治体系。
公元前109年,随着滇国降汉,聚集了100多个部落势力的西南夷全部归入汉朝,经过数十年开拓,汉朝的疆域几乎增加了一倍。
汉武帝时期巅峰版图
丝绸之路
而刘彻另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是打开了中国人胸怀天下的事业。在他的时代,一条空前绝后的商道逐渐成袭。为了安定边境,刘彻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最终开启了连通中西方商贸和文化往来的丝绸之路。
那个澎湃昂扬的少年,用30年的时间成就了登峰造极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