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雍正常受诟病,而乾隆常受赞誉?

雍正和乾隆作为清朝历史上的两位重要皇帝,他们各自受到了不同的评价和评议。雍正常常被诟病的原因在于他统治期间的一系列严酷政策和封建压迫,以及他对文臣的严厉打压和清查。然而,乾隆作为雍正的儿子继位,更加重视国家治理和民生改革,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并且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和管理。因此,乾隆常常受到人们的赞誉。

中心观点:皇帝的名声是由官僚阶层定义的。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君主。史书上把那段时间的康雍盛世称为康乾盛世,把中间的雍正从里边儿挖出来,不光如此,还说雍正是一个暴君。历史上,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原因有以下几点:为何雍正常受诟病,而乾隆常受赞誉?

1.雍正得位不正的质疑。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无论真相如何,可以看出当时皇位之争是非常激烈的,反对者失去了作皇帝的机会,就在舆论上黑化雍正,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2.雍正主张官绅民一体当差纳粮。这一政策引起了社会的非议,也因此雍正得罪了很多的知识分子。所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所以,雍正在士绅那里是不会有太多支持者的。乾隆上台之后,展现出了英明仁慈的形象。他下令免去士绅的徭役杂赋,恢复了他们的特权,依然给予了特别的优待,于是是士人扬眉吐气,在社会舆论上也要歌颂英主乾隆。

3.雍正上台一个月就开始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并限期追缴。于是一大批的官员被革职抄家甚至斩首。这种严苛举措让官员难以忍受,多有怨言。乾隆即位后他就把以前各省亏空一并豁免。解决了这个困扰官员们多年的棘手问题。乾隆对这些官员们十分的优厚,增加了官员的好感。

雍正做的这些事都是可以提高国家收入,加强国力、开源节流的正确的方式。但是却落得个怨声载道的名声。留给乾隆的遗产却是实实在在的,也为他成为一个慷慨宽厚的皇帝打下了基础。

我们可以体会到雍正用得罪官僚阶层的强硬手段使国力提升,属于攻坚克难且得罪人的工作,而乾隆做的是给人优厚待遇的拉拢人心的事。整个官僚阶层经济获益,是拥有好名声的基础。

总之,作为皇帝,为国家还是为皇位,不见得总被人理解。有时候真正想做事的人,反而落得一身骂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