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千古一帝,为何备受争议?

雍正帝,作为清朝历史上的一位君主,备受争议。他继承了康熙帝的帝位,并且在位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智慧和杰出的管理能力。然而,雍正帝的统治也引发了众多争议。一方面,他以严酷的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展示了强大的统治能力;另一方面,他的统治方式也被人们质疑,比如制定了繁琐的礼仪制度,严重压制了言论自由,以及对官员的过度追责等。因此,雍正帝备受争议,他的统治方式既受到一些人的崇拜和推崇,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雍正,无疑是清朝非议最多的一个皇帝。有人说他诡计多端,为了登上皇位用尽手段,串通大臣隆科多修改诏书;有人说他自私无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杀掉了忠心耿耿的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

但是雍正真的像他们说的一样,沉醉于权势,不惜用计谋夺本该属于兄弟的皇位吗?真的像他们说的一样,无情无义,肆意杀害大臣和兄弟吗?

在小i看来,并非如此。首先关于其继位,有很多人认为其是篡权,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当初皇位是传于十四皇子,雍正为了继位,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了"传位于四子"。其实,这些不过是对雍正的中伤,是极其不公正,不严谨的。这些传言和历史真实情况一比较,我们就能发现两者有很多不相符之处。就拿上文的所谓的改遗诏举例吧,从这件事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与事实不符之处。首先,皇帝的圣旨用字都有一定的成法,当提到某个皇子的时候,都会说皇几子,而不是说几子。其次,皇帝的传位遗诏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汉字还可以改,那满文呢?最后一点,则是雍正与那个皇子封爵差距,在雍正即位之前,已经被封为亲王,而皇十四子不过一贝子,要知道,这中间,还差着贝勒和郡王两级呢!要是康熙真的想立皇十四子为皇帝,有岂会只给他一个贝子的封爵。

那为什么雍正的即位会有那么多非议呢?其实主要有两点,一是康熙晚期政治斗争激烈,康熙随内心早已指定雍正作为自己继承人,但为了保护雍正,故而在临终前才制定继承人,以致满朝上下都没有准备。二是,雍正继位后,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镇压了很多政敌,并将他们发往边疆,在这些人中,不乏有读过书的人,他们在流放的途中,对雍正有不少造谣中伤,正所谓"三人成虎",诋毁的人多了,甚至于流言掩盖了事情真相,以致雍正的合法即位产生了诸多非议。

既然雍正即位是合法的,那么雍正有没有肆意杀害自己的大臣几兄弟呢?的确,雍正执政期间曾对诸多大臣进行严惩,甚至被当时人称为"抄家皇帝";同时,也剥夺了许多皇室的封爵。但在小i看来,雍正这些做的固然绝情,但却反映了其魄力。至于为何说雍正有魄力,这就要从康熙朝说起。康熙早年的确励精图治,但其晚年信奉道家哲学,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方法,再加上皇子相争使康熙没有精力处理其他事务,以致在其统治期间国库出现巨大空虚。在当时雍正即位的时候,国库存银仅有800万两,各地方政府都有巨大亏空。为了将国家财政扶上正轨,雍正不惜放弃自己身后名,大力处理贪官,对贪官严惩不贷,甚至在贪官畏罪自杀之后,还要继续追查其职责。经过雍正的严厉治贪后,国库的存银都有了巨大的增长,当时人统计,雍正的国库甚至够清朝20年使用。雍正放弃身后名,严厉治贪的魄力,是很多皇帝都无法做到的,即便是"千古一帝"康熙,在执政后期,为了自己的"圣名",不惜纵容官员腐败,甚至放弃了很多前期的改革措施。

而关于雍正对兄弟无情之事,在小i看来,实在是迫不得已。雍正刚刚继位的时候,为了化解兄弟间的矛盾,曾多次对自己的"死对头"兄弟封官进爵,而其却丝毫不领受雍正的好意,甚至常常诋毁雍正的新政。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报负与理想,雍正只好夺兄弟的权,将兄弟们们圈禁起来。而且除了兄弟外,自己的儿子甚至都不支持自己,公开唱自己的反调,为了推行新政,雍正甚至狠下心剥夺了自己儿子的皇室身份。雍正固然"绝情",但在小i看来,那也是为了推行新政而做出的牺牲,我想,在雍正心里,对于被自己处置自己的儿子,兄弟,也应该是很痛心的。

雍正,一生勤政爱民,为了国家,不惜放弃自己的身后名,在小i看来,雍正的人格值得我很很多人尊敬。对于雍正所做的"绝情之事",我们也应当看到其背后的不得已,我们不应该以小人的流言来评价这位伟大的帝王。

(小i:闫士璞 编辑:郭月月

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上一篇
下一篇 »